学校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心脏地带,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,其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。在此之前,它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,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学校的前身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,是在周恩来总理批准下成立的,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军政领导。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,于196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。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,也彰显了国家对航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。学校占地广阔,拥有超过17000多亩的土地资源,建筑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。图书馆藏书丰富,拥有超过30万册的图书资源,其中包括电子图书超过300万册。此外,学校还建有33个国内外数据库,是我国民航类规模最大的综合图书馆。学校的办学特色鲜明,在理、工、文、管、法五个学科门类下形成了多个在国际、国内和民航界有重大影响的品牌专业群和优势学科。这些学科领域涵盖了飞行技术、飞行管理、飞行经济等多个方向,充分体现了学校在航空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实力。学校是联合国重点推广的“MPL”课程试点单位,是全国范围内知名的民航教育机构。在过去的岁月里,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,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。如今,学校开设了多个硕士培养点和培养方向,涵盖了民用航空运输、通用航空等多个领域。学校拥有7门国家级、省级重点专业,这些专业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。同时,学校还拥有17门国家级或省部级精品课程,这些课程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,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。其中,飞行技术专业更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,是国内外航空界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此外,学校还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。同时,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,与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。总的来说,学校是我国民航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摇篮,是国家培养航空人才的重要场所。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,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